一、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
建立制度是基础,执行制度是核心,取得成效是关键。制度由人制定,过程由人执行,成效由人检查,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人。从“人”的角度分析,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从制度制定者角度看,存在制度操作性不强,难执行的问题。制度是“死”的,是由“人”制定的,通常是由领导干部制定或授意制定的。制度的科学性是执行的前提,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规范的程序,并广泛征求意见,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谨和较强的实用性。如果制定者没有经过充分调查研究,闭门造制度,就会导致制度本身出现问题,导致执行者难执行,检查者难监督,制度的初衷被忽视,制度效力打折扣。
从制度执行者角度看,存在执行力不足,不执行的问题。制度制定了,并不代表制度能自动发挥作用。基层工商干部是制度的执行者,队伍的执行力直接决定制度的执行效果。如果执行者不注重对制度的学习,对制度不熟悉,甚至不知道,对制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,认为领导制定的制度是在下达管人管事的条条框框,而不是自己做事的要求,对制度缺乏应有的敬畏感,就无从谈起制度执行效果。
从检查制度落实者角度看,存在制度监督不够,软执行的问题。制度执行和落实效果如何,关键在于监督检查。因此,制度出台后如何执行?不执行怎么办?实施细则、惩戒措施和督察检查等一定要跟上。如果检查者不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责,打人情牌,抱着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领导都不说我说了也没用,批评人总归要得罪人”的思想,就会导致制度形同虚设,不执行制度成本太低,制度执行疲软无力。
二、提升执行力的途径
思想“反问”,增强执行意识。组织开展以“提升执行力,我该怎么办”主题大讨论活动,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,分析存在的问题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广泛开展多层面的谈心活动,选树先进典型,剖析违纪违规案例,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,培养干部的工作责任心。
业务“答问”,提升执行能力。引导干部增强学习意识,对长期从事单一岗位工作的人员实施跨岗培训,对新招录大学生公务员进行执法监管基本功培训,对老工商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培训,让想干事的能干事、会干事。
督察“施问”,加大执行力度。开展全员自查自纠承诺活动,建立督察工作机制,确保问题排查到位。针对存在的问题,边检查、边整改、边落实,对不作为、慢作为,执行不到位的干部,给予问责。
绩效“评问”,提高执行效能。围绕提高队伍执行力的目标,将绩效考核目标科学、合理量化到各层级,细化到各岗位,奖优罚劣、奖勤罚懒,充分调动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切实提高执行效能。
三、保障制度刚性运行应做到“三个必须”
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。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、严格执行制度、自觉维护制度,对于各项制度的执行起到示范、导向和推动作用;要在单位传递上行下效的正能量,以“信”字凝心聚力,促使制度转变为干部的高度自律。
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执行环境。要加强制度观教育,促使遵守制度的理念渗透到每名干部的行为准则、价值观念、道德标准以及思维习惯中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;要重视团队精神塑造,树立制度的权威性、严肃性,形成遵守制度、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。
必须建立督察问责的执行机制。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,通过督察手段,始终绷紧执行制度这根弦,促使干部自觉执行和落实制度;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,坚持做到问事必问人、问人必问责、问责问到底。